-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09/30]
-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09/30]
-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09/30]
-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09/30]
-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09/30]
-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09/30]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融入上海高校公选艺术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的特点研究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是指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会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精华,吸纳消化部分国外文化因素,具有上海地
1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的特点研究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是指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会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精华,吸纳消化部分国外文化因素,具有上海地区文化特征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文化形态。这个特征可以归纳为开创性、实效性、兼容性、多元性、商业性、融合性。而具有以上特征的上海现代化国际都市文化形态、同时是可以持续发展自我维护的,系统与整体的,与时代相联系的,有秩序和丰富感官体验的、具备动态和时间变化的有机更新等多种生态特点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宽容沉稳的。
2 中国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目标
习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近些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更提醒我们培养学生要能够用独立自信的自身文化定位对接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和丰富理念,从审美的高度、看清楚中华文化的强大创造力、厚重的价值观、鲜明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有能力将中国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对接当代全球审美,完成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总目标。
3 上海特点——寻找精神家园、建立情感寄托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说,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寻找精神家园。具体表现为从“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里,梳理寻找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实践项目,融入高校公选艺术教学,带领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城市风貌,实现观察视角转换、课程目标体现、教学方式转变,使艺术课程从单纯技能操作获得温暖的情感共情,走向价值认同;使公选艺术课堂教学真正与学生建立情感关联,构筑符合学生成长情感需求的公选艺术课程体系。
4 国际化——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中西审美感知和国际化文化层面引导
著名学者徐恒醇在《生态美学》一书中强调:上海的城市生态特点“近代国际建筑荟萃;是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场所,是近代科技和西方思想传入的桥头堡”
比如“石库门建筑里弄”就同时具备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组织,和西方联排建筑的结构布局,细节里同时拥有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空间特色,也有源自西方的山花、拱券,是标准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建筑民居特色。改革开放后,更是不断发展,成功模式有新天地模式、田子坊模式、建业里模式、步高里模式。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从开始之初就是国际化的,通过中西文化不同视角、通过融合传承和创新导入教学动态过程,从中西审美感知和国际化文化层面引导,具有国际化教学的内涵特征。
5 动态创新——持续发展,自我维护的系统与整体的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里的那些绘画,戏剧,建筑艺术门类,是上海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是不可再生、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是上海的根。
守住城市的根,就是留住城市的灵魂,历史街区所营造出的特有的烟火气息,是构成上海城市魅力与活力的重要部分。“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中国传统元素和当代艺术架构交相辉映,现代思维和传统兼收并蓄,融合高校公选艺术教学,建立可持续发展自我维护的,系统的与整体的,与时代相联的,有秩序和丰富感官体验的、具备动态和创新特点的“高校现代化美育体系”、它是活的,像生命一样也在吐故纳新。
6 挖掘整理具有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的“高校艺术”教学资源
本文中所指的“高校艺术教学”是指以艺术教学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体验、强化艺术审美感受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境界,强化创新思维表现能力的系统教育活动。与传统以经典“纯艺术”为主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同,是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形式。
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结合教育部、上海市的相关规划,从实际出发,以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在高校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导向,梳理寻找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实践项目,融入高校公选艺术教学,构建高校公选艺术教学内容框架,并规划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评价体系。
7 寻找“中国特点、上海特色”公共艺术资源板块分类
上海拥有“法国梧桐和石库门”“工业时代的厂房和老式里弄特殊空间”“外滩的城市界面与公共开放空间”等众多城市美育实践资源、经过细致调研和分析,我们整理出以下板块: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zyydxxb.cn/qikandaodu/2021/0105/454.html